古長城——長城1號旅游公路
邊塞烽臺
古堡新村
鎮川口長城
鎮川口長城
新榮區的長城有兩條,一條是山西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分界線,一條則幾乎把新榮全境一分為二。其一,沿兩條長城的村落名稱全部與長城有關,有鎮川、宏賜、鎮羌、得勝、拒墻、拒門、助馬、破魯(從前叫破虜)、鎮河、鎮虜等十座屯兵堡,鎮川口、拒墻口、拒門口、助馬口、黃土口等五個口,此外還有元墩、三墩、黑土墩、二十一墩、莊窩墩、十三邊、二十五、磚樓溝(因該村附近長城有座磚樓而得名)、六墩、八墩、高向臺、安樂莊、總高墩,在每個堡的附近還有一個帶場字的村落,破魯堡附近有彭家場、鎮河堡附近謝家場,助馬堡附近有楊家場,拒墻堡附近有馬廠(場),鎮虜堡附近有里場溝、外場溝,而且這些帶“場”字的村落全部地勢平坦或就在河岸邊,得勝堡、鎮羌堡、宏賜堡、鎮川堡附近雖無帶“場”字的村落,但其堡本身就在河岸邊,據說這些地方就是當時守邊將士放養軍馬之處,雖無資料可查,但這絕非偶然。其二,兩條長城之間的村落名全部與地形有關,一是窯多,破魯鄉有:吳施窯、劉家窯、栗恒窯、裴家窯;郭家窯鄉有:座堡窯、張力窯、西張士窯、東張士窯、北劉窯、二隊窯、郭家窯、楊家窯、馬家窯、河東窯;新榮鎮有:龐家窯、李大頭窯、小官窯、王堂窯、辛窯、亂窯(現新榮)。二是溝多,郭家窯有:磚樓溝、西二道溝、菜元溝、四道溝;堡子灣鄉有:馬武溝、李佩溝、四道溝、二道溝;新榮鎮有:魯家溝、畔溝、張布袋溝、前井溝、后井溝、新勝村(原名野豬溝)、上甘溝、下甘溝、里場溝、外場溝。三是其它村莊有:山前莊、水深塘、半坡店、紅溝梁、梁頂、磨復其灣、風嘴梁、暗門(現光明)。由此我們不用看新榮兩條長城之間的地形圖便可看出這一帶的地形情況,且不論溝、梁這本身已說明了地形,單說“窯”,“窯”是過去這一地區人居住的主要建筑,最早就是傍溝打洞成“窯”,其實這“窯”本身就是溝的代名詞,因為有溝才能傍溝做“窯”。從中我們便可看出,明代為何在新榮境內筑有兩條長城,堡又為何如此密集,這完全與此地形復雜有關。如果說新榮區沿長城的村落形成與長城密不可分的話,那這些處于兩條長城之間的村落的形成也肯定與長城有很大的關系,并與這一地區民間民俗的形成也有很大關系。
長城一號旅游公路
萬泉河
穆家坪木蘭驛站
古堡滄桑-助馬堡
助馬堡
得勝堡
飲馬河草場放牧
飲馬河畔
彌陀山
大同·長城1號旅游公路
大同市長城1號旅游公路規劃總里程1227公里,按照線路劃分包括主線和支線(連接線)兩個部分,其中主線由北線和東線組成,共541公里;支線(連接線)共687公里。
北線——為大同市長城1號旅游公路(天鎮至左云段),規劃全長254公里,主線起點位于天鎮縣新平堡鎮平遠頭村,終點位于左云縣三屯鄉立石村,途經天鎮縣、陽高縣、新榮區、左云縣4個縣區。沿線串聯——天鎮縣李二口、新平堡——陽高縣守口堡、鎮邊堡——新榮區得勝堡、寧魯堡、方山永固陵——左云縣月華池、摩天嶺風景區等20多個景區、景點。
天鎮段長城1號旅游公路,起點位于天鎮縣新平堡鎮平遠頭村,接國道G110,直接利用省道S201線至張仲口村,隨后路線沿長城南側向西布線。途經平遠堡村、新平爾村、八墩村、十六墩村、廿墩村、新平堡村、保平堡村、瓦夭口村、張仲口村、李二口村、薛三墩村、白羊口村、榆林口村、水磨口村,接陽高段主線。在這條公路上,綿延幾百公里的明代夯土長城,幾百年來,歷經歲月變遷,這些傷痕累累的邊墻和烽火臺依然屹立不倒,沿途行駛,自然景觀、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融為一體,成為沉浸式領略長城美景的時空旅者。
陽高段長城1號旅游公路,途經正門堡、守口堡、正宏堡、長城鄉、鎮邊堡,至元墩截止。沿途有“杏”韻長城守口堡、擁有30多座廟宇的“全廟之堡”鎮邊堡、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明長城重要關堡宏賜堡等長城古跡和秀美風光。境內山峰連綿,溝壑縱橫,鳥瞰地面,千皺萬褶,長城千年烽燧的雄渾壯美在鄉村振興、文化振興的偉業中重新燃起。
新榮段長城1號旅游公路,主線起點位于元墩村,經三墩和鎮川口跨萬泉河后,沿方山坡腳布線,經西寺村翻越方山,跨御河、京包鐵路經馬廠村跨越得大高速公路,到達拒墻堡,經助馬口、助馬堡、四道梁村后,到達主線終點栗恒窯村。途經方山永固陵、花仙谷民宿、德勝堡、飲馬河、云中伴山民宿、助馬堡、塞上驛站等景點驛站。這條公路通過展示長城歷史文化遺跡,講述民族交融的歷史故事,既成為綠色生態旅游路、產業扶貧路,也是發展長城經濟帶的黃金通道,更是保護長城的有益舉措。
左云段長城1號旅游公路,串聯起保安村、黑土口村、威魯村、八臺子村、寧魯村等多個村落,沿途景觀包括古堡三屯堡、寧魯堡、威魯堡、保安堡、管家堡、云西堡、左云衛城;古跡有鎮寧箭樓、八臺子天主教圣母堂、月華池等,古跡遺址豐富。(陳榮燁攝)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